本文编写于 1453 天前,最后修改于 1453 天前,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时。

最近因为和朋友聊到代餐,小时候的一件事突然闯入心头。
有那么一天,小学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是写一篇关于未来的想象的作文。我已经全然不记得我写作的细节了,唯有一点——我写道,未来的世界已经彻底掌握了食物的构成,所有人的食物是调配后的营养小药丸儿加上适当的调味。
常年作文优的我,头次吃了个“中”。
理由?“你不觉得这种想象中的世界很可悲吗?”
时过境迁,某代餐品牌在知乎引起了一阵波澜。老师所谓的“可悲”,正在进行时——不过多半不是她所谓的“不能真正享受食物、不能通过进餐和家人共度时光”(实际上现在我家是分餐制,各管各吃,也没人在意这种虚头巴脑的社交性),而是资本家在通过这种东西解决人类吃饭的BUG这种社会转型意义上的可悲。
而且,我这篇作文,从合理性而言,还真的应该拿一个优。

说真的,这种事情,就像推背图,我们关于未来的预测总能命中一两项的。如果命中率能和凡尔纳那样,就能在后世称之为一代大牛了。但我们对未来的理解,其实还是非常肤浅的东西。
晶体管朋克的作品里,就算再高端洋气的设计里,都是用更精巧的按键而不是触摸屏,颇有“皇帝家种地都是用金锄头”的感觉;在大量作品里大行其道的生体认证,已经由于加密渠道(也就是生体信息)不能切换,被断言不可能。
当然,创作作品是另一回事。只要搞一点霓虹色的全息大广告,机器人、义肢人、克隆人和上传人的区分越来越难以分辨,大企业→贫富差距→犯罪的社会逻辑图景,就会让人有赛博感。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要一个精确的未来推演,而是要在未来世界找到自己现实想法的投影而已。
真正的硬核说不定并不受待见。
毕竟嘛。你不觉得这种想象中的世界很可悲吗?